文帝时期,贾谊洞察到济北王、淮南王先后谋反的严峻态势,视其为警示信号。他敏锐地察觉到同姓诸侯王势力的急剧膨胀,已对封建国家的稳定构成威胁。为此,他向文帝呈递《治安策》,进行了深刻的剖析:
首先,异姓王的叛乱虽已被平息,但同姓王的问题却日益凸显,已有明显征兆,皇帝务必提高警惕。他言道:“其异姓负强而反,汉已幸胜之矣,又不易其所以然。同姓袭是迹而动,既有征矣,其势尽又复然。”
其次,当前同姓王势力庞大,朝廷难以有效制约。“一胫之大几如腰,一指之大几如股。”手足肿胀,难以指挥。“失今不治,必为锢疾。”同姓间的相互残杀已露端倪。“今或亲弟谋为东帝(指淮南王),亲兄之子西乡而击。”目前,朝廷尚能掌控诸侯,因诸侯王年幼,设有傅、相,掌握实权。然而,若皇帝威权日衰,恐将出现“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”的局面。
再次,诸侯王中,强者往往率先谋反。他以长沙王为例,指出其不反并非因其天生忠诚善良,而是因其势力微弱,仅有二万五千户,故而“功少而最宽,势疏而最忠”。他又对比樊哙、周勃与韩信的情况,进一步说明不强者方能保住忠臣地位与性命。
基于此,贾谊明确提出处理诸侯王问题的策略:“众建诸侯而少其力。”建议皇帝广施恩泽,将大国拆分为小国,“力小则易使以义,国小则亡邪心。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,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,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。”
贾谊所倡导的“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”策略,后来成为西汉朝廷处理并最终解决藩国问题的核心指导思想。然而,当时文帝并未立即采纳。直至贾谊逝世后,文帝十六年(公元前164年),文帝追念贾谊的先见之明,将齐地分割为六国,淮南王地分为三国,这一举措实质上正是贾谊“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”主张的具体落实。
藩国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日益激化,终于在景帝前元三年(公元前154年)爆发了吴、楚七国之乱。吴王刘濞自高祖十二年受封以来,逐渐成为诸王国中实力最为雄厚者。吴国拥有豫章郡铜山,刘濞广招天下亡命之徒,大规模铸钱,煮海水制盐,以致国库充盈,无需向百姓征税。“百姓无赋,卒践更,辄与平贾。岁时存问茂材,赏赐闾里,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,公共禁弗许。”刘濞处心积虑经营长达四十年,因而敢于与朝廷分庭抗礼。早在文帝时期,他便借故不朝。晁错继贾谊之后,在担任太子家令时,亦多次建议对吴国实施削地政策,然而文帝并未采纳。
鉴于吴王骄横跋扈,景帝时期,晁错再次呈上《削藩策》,主张诸王“削之亦反,不削亦反。削之,其反速,祸小;不削,反迟,祸大。”景帝三年,采纳晁错之策,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、赵王的常山郡以及胶西王的六县,并计划依次削夺吴王的封地。于是,吴王刘濞联合楚、胶西等国密谋反叛。待削吴会稽、豫章郡的诏书送达,吴王随即起兵,诛杀汉朝派遣的二千石官员。胶西、胶东、蓄川、济南、楚、赵等国亦纷纷响应,一同反叛。吴国率先在广陵(今江苏扬州)发兵,吴王下令军中:“寡人年六十二,亲自统帅,幼子年十四,亦冲锋在前。凡年岁与寡人相仿或与幼子相近者,皆须从军。”全国征调士卒共计二十余万人,并南联闽、南越,亦派兵随吴。吴军西渡淮河,与楚军会合,遣使致书各诸侯国,宣称其三十余年夜以继日筹备,其财物“诸王日夜用之弗能尽”,若各诸侯需赏赐部下,吴国可尽力提供。同时提出,重赏捕斩汉将大臣及率军或城邑投降者。以诛晁错、清君侧为名,合兵西进。吴、楚联军共同进攻忠于汉朝的梁国,攻破棘壁(今河南柘城县境),斩杀数万人。
七国之乱爆发,朝廷震动不已。景帝紧急任命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东进,迎击吴、楚联军;同时派遣郦寄攻打赵国,栾布进攻齐国,并擢升窦婴为大将军,驻守荥阳,以策应前方战事。周亚夫抵达洛阳后,咨询其父周勃的旧友邓尉,采纳其建议,避免与吴、楚主力正面交锋,而是坚守昌邑南部(今山东金乡县境内),并派遣轻骑兵切断淮河、泗水的重要通道,截断吴军的粮草供应线。梁国独自面对吴、楚大军的正面冲击,向周亚夫求援,但亚夫坚守不出,未派援兵。梁孝王遂命韩安国、张羽率军迎战吴军,取得小胜。吴军主力欲西进,却因梁孝王坚守而未能突破。吴军转而攻打昌邑,周亚夫依然坚守不出。吴军远离后方,粮草断绝,士兵饥馁,纷纷叛逃,最终被迫撤退。周亚夫趁机出动精兵追击,大败吴军。吴王刘濞弃军逃至丹徒(今江苏丹徒),最终死于东越。楚王刘戊兵败自杀。自乱起至平定,仅历时三个月。在吴、楚发兵情势最为紧急之际,景帝因听信袁盎的建议,误杀了晁错。
吴、楚七国之乱的爆发及其平定,标志着西汉藩国割据势力恶性膨胀的最终崩溃。叛乱平息后,吴、胶东、蓄川、济南、赵等诸国被废除。朝廷借平叛之余威,剥夺了各诸侯王的行政权,明确规定诸侯王不再直接管理民众,削减了王国官吏编制,并将王国的丞相改称为相。自此,诸侯王势力强大、难以控制的局面得以显著缓解,汉朝的统一国家基础因此进一步稳固。
梁孝王刘武,乃汉文帝之幼子,景帝之胞弟,备受宠爱。他统辖四十余城,坐拥天下肥沃之地,财富无数,珠玉宝器远超京城。广纳四方英才,如吴人枚乘、严忌,蜀人司马相如等,皆为其座上宾。在平定叛乱之际,他全力阻挡叛军西进,以皇室至亲身份拱卫朝廷,立下赫赫战功,因而愈发骄纵。在梁国境内,他出行皆以天子仪仗,随从车马浩荡,千乘万骑。窦太后曾有意让景帝百年之后传位于弟孝王。然而,梁孝王听闻袁盎向景帝进谏,反对立弟而坚持立子,竟与宠臣羊胜、公孙诡密谋,派遣刺客多批潜入长安,刺杀袁盎及其他朝臣十余人。阴谋败露后,景帝对他日渐疏远。景帝中元六年(公元前144年)四月,梁孝王辞世,朝廷遂将梁国一分为五。
封国问题在西汉前期尤为严峻。尽管同姓王国一度肩负拱卫皇室的重任,尤其在平定七国之乱时,与皇室关系紧密的梁国更在捍卫京师中立下赫赫战功,然而,诸侯王国因其割据特性,往往演变为对抗朝廷的势力。铲除这些割据势力,实为巩固国家统一之必需。历经平定七国之乱,至武帝时期,方具备进一步解决封国问题的契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-04-19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 今年来了8个国家20名医生
- 2025-04-19从小众游戏到“精神桃源”,两周年的它为何成为“品类天花板”?
- 2025-04-19财经聚焦|三大指数继续上行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——透视3月份PMI数据
- 2025-04-19神工股份: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,汇添富基金、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
- 2025-04-19宁夏中卫进京推介文旅资源 邀北京市民打卡“塞上江南”